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山东青岛这样解锁企业发展新优势→

红网   2023-08-14 21:54:23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以其强大的技术创新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领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今天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来到山东青岛,通过实地调研,解锁当地实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密码。

总台记者 柳栋:在我身旁的这些机柜,里面装着的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它也是山东省第一个投入运营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拥有100P的人工智能算力,相当于5万台电脑的运算能力。未来将扩展到300P,服务于整个胶东半岛的算力用户。


(相关资料图)

人工智能是一种利用算法和数据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的算力则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础。算力通俗可解释为计算机在处理人工智能相关任务时所需的计算能力,这就如同建设一条数字化的高速公路,算力相当于高速公路的“基座”,它的发展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 彭浩:如果没有公共的计算中心,各个人工智能企业就会需要自己建设独立的数据中心,这样建设和运营成本都会很高,而且算力资源无法共享。我们通过集约化建设和“一中心四平台”的运营模式,解决了广大用户自建计算中心成本高、算力使用昂贵、技术服务缺乏等难题,使得用户可以像使用水和使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人工智能算力,从而推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

在中国海洋大学,北极“海冰”大模型项目已进入初期训练状态,它的预报精度可以提升10%,时延降低20%,其中,巨大的算力支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董军宇:这种算力的话,和传统的算力是不一样的,它是人工智能的专用芯片,而青岛人工智能中心的芯片,它具有了高达百P的计算能力,我们训练模型的时间可以从过去的两年到三年,缩短到一年的时间。

目前,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累计服务234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算力使用率达到80%。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当前的算力已无法满足需求。今年2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揭牌,规划建设600P的算力规模,打造“一谷引领、两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青岛市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 李霞:青岛“海之心”计算中心年内建成投用后,将成为山东首个采用开放通用架构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届时园区将形成“双算力中心”,年内算力规模会达到250P,成为立足青岛、辐射山东乃至长江以北区域的智算枢纽。

夯牢数字基建底座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向海而生的青岛,对新技术有着天生的敏锐性,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青岛多年前就开始了布局。然而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从政府到企业都面临着不少难题。面对困难,青岛是如何破局的?继续来看记者调研。

2021年,因为业务发展需要,姚巍所在的企业搬迁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当时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难以招到高素质人才。

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姚巍:我们去学校宣讲、去开招聘会,真正能够看懂我们要求的学生就不多,所投简历也不多,留下来的我们一看确实也不太合适,专业不符,招人确实很难。

同样,老牌家电制造业企业要转型升级,也要面对招工难、智慧场景落地难等一系列问题。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研发管理部总经理 周钊:前些年,我们遇到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我们人工智能算法,在这个实验室环境中运行的效果还不错,但在客户的工程化环境中,就发现这个落地效果不佳。这里面主要一方面是说当时我们这个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还不太成熟,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我们在做一些算法设计的时候,客户的一些特殊场景,我们在实验室环境下很难涉及。

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青岛市全力破解。2022年,青岛把人工智能列为24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优化科研环境、推动产学研用合作、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措施,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发展条件。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研发管理部总经理 周钊:通过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我们从20多年前的独立摸索,到现在联合各家单位,一起来做一些“产学研用”的协同,我们联合一起在客户的真实环境中,去现场打磨产品,让我们这个算法在真正的工程化环境中真正实现了可用、好用和易用。

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姚巍:政府在知道我们招人难这个问题以后,也出台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具体到我们企业来说,特地去帮我们打通当地的大学,让我们跟对应的院系进行深入的沟通,同时我们也开放一些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走进我们的企业。这过程当中,我们也确实发掘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

现如今,姚巍的公司已经从最初不到200人,扩充到了700多人,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单一领域,扩大到覆盖6大领域、1300多个场景应用产品。目前青岛市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余家,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扩大人工智能优势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企业智能制造赋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还带动了产业生态全面升级,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智能家居和智慧生活领域。

在青岛市崂山区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不少通过运用新材料、新算法,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家电芯片应运而生。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 周华:你看现在我手里面拿了两块芯片板,这是之前我们的方案,比较大,这是我们小型化之后一个通用方案。在小型化的过程中,我们加入了人工智能算法,于是在大家家庭生活当中,会看到一些跟你可以语音对话的空调,可以用手势来操控的一些电视。

迈金科技首席技术官 孔繁斌:这是我们的虚拟智能骑行系统,这个系统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一个技术,把我们的室外骑行体验搬到了室内。我们现在平台有70多万的注册用户,三四万的日活跃用户。

相比高科技型企业,对传统的轻工业制造企业来说,培育新动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啤酒包装工序高度依赖人工,而这家啤酒厂每年生产的啤酒种类达300多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数字化、信息化的智造模式转型,让他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青岛啤酒二厂包装部工作人员 焦海波:以前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成本、质量的相关数据记录,都是由人工手写记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后期有数据追溯,也不是太方便。现在有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这些记录用一个平板电脑就解决了。

得益于灌装车间柔性进出库管理、智能化立体仓库等升级改造,这座拥有36年历史的啤酒生产厂,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化手段,建成了全厂集中控制、包装产线管理等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近三年碳排放密度降低64.4%、智能生产线单日平均产量提升13%、成品出库效率提高75%。

青岛奥利普奇智智能工业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 金胜初:企业数字化建设之后,会在系统中沉淀大量的数据,那下一步我们将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企业打造智能的生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让AI自主地学习企业内部海量的生产、运营数据之间的关联,这种训练通常要基于大量的算力的设备。过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的分析工作,现在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实时地反馈了。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处处长 潘萍:下一步,青岛市将以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为方向,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业培育和应用赋能,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最新资讯